林强以音乐加持纪录片胶卷 黄邦铨导演「红茶」沖洗底片追忆南国足迹

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(TIDF)中,往年场场爆满的「纪录剧场」今年再度回归,由中国「民间记忆计画」班底推出回应疫情的最新力作《阅读病毒》与互动工作坊,跨越国界远距直播,呈现出记录影像的跨界可能。而结合动态影像与现场配乐的「现场电影」(Live Cinema),今年以电影胶卷为主体,邀请两位擅长以胶卷媒材创作的导演黄邦铨、吴梓安,并分别与声音艺术家林强、刘芳一与丁启祐搭档合作,以乐音和胶卷进行现场对话,碰撞出独一无二的火花。

继「时光台湾#1:翻档案」与「时光台湾#2:4X相识」后,由国家影视听中心主导的档案媒材创作计画迈入第三波!「时光台湾创作计画#3」将主题定为「湿热、记忆、胶卷」,将台湾湿热气候造成胶卷典藏的困难纳入创作思考。显影胶卷上承载的记忆,同时也反映出在此物理条件下胶卷易产生的种种异变,考验艺术家如何转化「缺陷」,发展出岛屿特有的美学。

以《去年火车经过的时候》双双入围本届TIDF国际、台湾竞赛的黄邦铨,再次以回忆、旅行和底片进行创作,以《红茶时光——通照光》为题,呈现林强带领他穿梭街口闹市、田园小径,寻找心爱艺术家洪通足迹的回忆。底片记录了洪通缤纷的画作、热闹庙宇、阵头庆典等南国的吉光片羽,黄邦铨更挑战以红茶沖洗底片,在茶香与笑谈间将出游回忆逐一显影。林强亦将于现场同步配乐,以声音重现这段温暖记忆,一同赋予胶卷影像崭新风貌。

而以《此岸:一个家族故事》入围亚洲视野竞赛的吴梓安,则依旧专注于实验电影的探索,现场电影《虚舟记》以胶卷及幻灯片等不同影像载体进行创作,杂揉拼组各种异质的影像,将瘀湿燥热的岛屿及人的肉身类比为虚舟,画面拼贴导演回到岛国开始调养肉身的民俗疗方尝试,及对于身体的各种奇思异想。声音艺术家刘芳一与丁启祐,更将配合影像展现精彩的现场演奏,前者擅长自由操弄日常声响、人声与Lofi电子乐,后者则惯于以程式建构节奏及声响。三人将于现场合作,呈现出变化莫测的波光幻境。

除了展演影像之外,TIDF亦将触角延伸至剧场,由纪录片导演们从自身的创作出发,发展出以纪实影像为本的「纪录剧场」。前两届纪录剧场的演出皆场场爆满、大获好评,TIDF今年因而加码带来两齣全新剧码:「中国独立纪录片之父」吴文光的「民间记忆计画」成员,将回望2020年持续至今的疫情恐惧与隔离,直播演出新作《阅读病毒》;TIDF的历届「DOC DOC纪录片工作坊」参与者,则组成第一支属于台湾纪录片创作者的剧场团队——「17.doc」,展现这群纪录片工作者在过去两年间,对于纪实影像、拍摄题材与身体展演探索的《实验067》。

2020年,中国的纪录片工作者们在疫情下历经封城、原有生活计画被打乱,亲身经历灾难现场的他们转而将镜头面对自己,透过线上聚会从不同位置发出拍摄笔记,将散落于各地村庄的个人记忆汇集,由章梦奇、郝永博带领排练,发展成《阅读病毒》,试图走出自我封锁回到「病毒现场」,并思考「如何与病毒共存」,重建希望。今年因疫情影响,团队无法亲自来台,于是发展出直播的演出方式,原本强调身体与空间性的剧场表演移至线上,在团队的创意下搬演出新样貌,突破疫情限制,形式与内容皆呼应当代现况。5月8日晚间正式开演前,更将加开五个小时的展览/互动/工作坊,邀请观众上传于疫情期间拍摄的影像素材,和创作者们进行交流。

以个人成长、家庭与记忆作为起点,台湾的演出团队「17.doc」成员带着各自的拍摄计画,放下摄影机改用身体说故事,经过长时间排练,探向彼此作品的核心,挖掘纠缠心中的伤痕,学习互相疗伤、对话并安顿自己。每一次的探寻都是一次的实验,从集合的那天开始到5月3日、5日的演出场次,刚好完成第67次实验,故名《实验067》,由辛佩宜、段佩瑶、郭昕盈、陈婉真、陈惠萍、潘思涵、郑晴心、赖禾盈、Faliyos Afiyaw共同演出,展现全新的创作尝试。第十二届TIDF将于4月30日至5月9日在台北新光影城、光点华山电影馆、空总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盛大展映。(廖福生/台北报导)